三氯氢硅成本情况.
主要原材料是氯化氢和金属硅,金属硅上半年的采购价相对平稳,同比上涨15.16%(金属硅粉消耗在0.21-0.22吨/吨左右,与三氯氢硅收率有关),其他成本相对较为平稳。
三氯氢硅行业壁垒.
行业壁垒主要在于:1、三氯氢硅的原材料为硅粉和氯化氢,从行业进入角度来讲,进入三氯氢硅行业首先需要有稳定的氯化氢来源;2、三氯氢硅、四氯化硅及原材料氯化氢都是危险化学品,进入行业需要严格的安全、环保、消防等方面的审批,同时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营也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生产管理经验;3、从技术层面来说,供应硅烷偶联剂的三氯氢硅产品基本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,但是供应多晶硅尤其是单晶硅方面的三氯氢硅对质量要求苛刻,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;4、项目启动需要一定的周期,基本上启动周期在2年左右。
三氯氢硅价格今年较强的原因?
三氯氢硅下游主要供应多晶硅和硅烷偶联剂行业。供应硅烷偶联剂行业的三氯氢硅供需环境大体平衡,供应多晶硅行业的三氯氢硅因采购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,从供需关系来看,供应市场相对偏紧,从而造成上游价格上涨。未来随着多晶硅行业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,就目前的供需格局来看,预计未来三氯氢硅产品供应将相对紧张。公司2021年半年度经营数据公告披露三氯氢硅价格为2021年1-6月份平均不含税售价。同时,三氯氢硅价格自2021年二季度开始呈上涨趋势,平均价格体现相对滞后。
三氯氢硅价目前库存情况,介绍多晶硅生产对三氯氢硅的需求
下游多晶硅硅料厂投产每万吨需要0.2万吨的三氯氢硅,正常生产阶段对三氯氢硅的需求为每生产一吨多晶硅需要消耗0.3-0.5吨的三氯氢硅,根据自身的工艺水平不同而单耗有一定的差异。
三氯氢硅年内价格翻近3倍,光伏需求推动今明两年供不应求
三氯氢硅作为生产多晶硅的原料,光伏推动下需求快速增长,供需紧缺格局将持续1-2年。
1)需求拉动三氯氢硅价格暴涨
三氯氢硅(SiHCl3)又称三氯硅烷、硅氯仿,主要用于生产多晶硅、硅烷偶联剂,其中多晶硅的应用领域为太阳能电池、半导体材料、金属陶瓷材料、光导纤维;
硅烷偶联剂的应用领域为表面处理、密封塑料、密封剂、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等。
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,三氯氢硅呈现出供需错配格局,价格大幅上涨。
今年以来光伏级产品价格由不到6000元/吨大幅上涨至目前市场价格约15000-17000元/吨,目前厂家税前毛利可达约10000元/吨。
2)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快速增长
目前我国三氯氢硅有效产能共56.6万吨(包含下游企业自产自用部分),2021年1-7月,三氯氢硅产量为20.53万吨(外售量,不包含下游企业自产自用部分),同比增长9.73%,开工率约72.5%。
但剔除配套下游多晶硅与硅烷偶联剂的企业,预计实际开工率在90%以.上。从需求结构上看,可外售光伏级产能只有约16.5万吨,在建(技改)可外售光伏级产能只有约3.5万吨。
随着21H2下游光伏需求快速增长,光伏级三氯氢硅紧缺格局有望进一步加剧。
据统计,2020- 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分别为42万吨、60万吨、95万吨,2020-2022年按照125GW、170GW、230GW装机量、1:1.2容配比计算,对应多晶硅需求在45万吨、65万吨、89万吨,对应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在23万吨、33万吨、44万吨,复合年化增速40%,将大幅拉动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。
3)三氯氢硅供需紧张,行业1-2年高景气度
据测算,2021- 2025年多晶硅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量分别为32.7/44.3/52.2/61.5/ 70.2万吨,
2021-2025年硅烷偶联剂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量分别为18.6/19.9/21.3/22.8/24.4万吨。
因此2021- 2025年三氯氢硅总需求分 别为51.4/64.2/ 73.5/84.36/94.7万吨,我们认为今明两年三氯氢硅供需紧平衡,供需缺口分别为0.4、5.7万吨,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度。
我国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启动,储能再迎利好!
日前,黑龙江大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投入运行,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光伏、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——国家光伏、储能实证实验平台(大庆基地)的科研功能全面启动。
该项目由中国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,大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依托国家光伏、储能实证实验(大庆基地)平台,将合力推动产业科技研发水平,提升光伏及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,促进全产业链的多元化融合发展。
8月10日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,鼓励发电企业多渠道增加调峰资源。本次发布的发电侧调峰能力政策,标志着国内储能政策进一步深化,储能行业发展进入拐点。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,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,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。
硅烷偶联剂的行业竞争格局.
目前国内从事硅烷偶联剂生产的企业分为三个梯队:第一梯队为部分大型综合性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,产业链条比较完善,规模较大;第二梯队的中等规模生产企业,其主要特点是产能相对第一梯队较小,且产业链相对不完善;第三梯队是其余小型生产企业。长期来看,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,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增产能将逐步被市场消化。
免责声明:文章及图片转载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,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。如内容(包含图片、视频、音频、文字)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来邮告知,经本站核实后立即删除